摘要: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基础设施等)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会由于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破坏、修改、审阅、检查、记录或销毁。网络安全的主要目的包括实现信息的真实性、 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不可抵赖性。 一般而言,网络安全产...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包括硬件、软件、基础设施等)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会由于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受未经授权的访问、泄露、破坏、修改、审阅、检查、记录或销毁。网络安全的主要目的包括实现信息的真实性、 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不可抵赖性。
一般而言,网络安全产品主要包括安全硬件、安全软件及安全服务。
从产业链来看,网络安全行业的上游主要为工控机、服务器、存储器、芯片及操作系统、数据库等软硬件厂商。产业链上游市场竞争充分,主要参与者均为成熟的全球化厂商,产品更新快,产量充足,产品价格相对稳定,且产品性价比呈上升趋势。
中游为提供安全产品、安全服务、安全集成的厂商。
下游则是政府、金融、电信、能源等各行业的企业级用户。
我国网络安全市场尚处于发展期,潜在空间巨大,美国已形成较为完整的安全战略体系。
(一)政策层面,美国先后颁布《网络空间政策评估》、《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网络空间行动战略》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
(二)产业层面,国防承包商、基础安全产业和 IT 安全产业中的龙头已经较为固定,同时在政府的保护下,也为创业和创新型中小企业提供了较大的生存空间。
美国安全市场主要包括三类企业:
① 拥有掌控核心技术的基础安全产业,如思科、微软、甲骨文、英特尔、苹果、谷歌等一系列掌控着核心技术的产业巨头。
② 形成了 综合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 IT 安全产业,涵盖了赛门铁克、 FireEye。
③ 具有超强整合能力的网络安全承包商。如波音、洛马等。
我国网络安全渗透率较低:与全球市场比,我国网络安全支出比例仍低,市场潜力巨大。
根据 Gartner 对 2011 年到 2018 年全球 IT 支出及全球信息安全支出所做统计来看,信息安全支出占整个 IT 支出的比例越来越高,2018 年全球信息安全支出占 IT 支出的比例为 3.05%。
与之对比,Gartner 数据显示,中国在 2019 年的 IT 支出约将达到 2.9 万亿元规模,而信息安全市场规模为 500 亿元左右,中国信息安全支出占 IT 支出比例仅为 1.7%,相对于全球平均水平还有较大差距。
假设中国信息安全支出比例达到全球平均水平 3%,所对应的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将达近千亿量级。
多因素共振,网络安全千亿空间即将开启
(一)安全威胁仍然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信息泄露规模连年加剧,高危漏洞层出不穷。信息泄露事件依然频繁,涉及各行各业,大到全球化公司、大型互联网企业,小到城市医保系统。
(二)国家政策要求是市场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合规性政策陆续出台提升网络安全产品服务空间,《网络安全法》出台,从法律层面明确提出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等保2.0出台给网络安全行业带来新成长动力。护网行动力度加大,凸显国家对网络安全的重视。
安全产品软件硬件国产化推动了更新换代的需求,随着“自主可控”战略的持续推进和国产化 IT 生态与产业链的成熟,安全厂商也将推出越来越多的全国产化网络安全产品以满足特殊领域的安全需求。
(三)技术变革催生新的应用场景与市场空间
① 云安全
云计算的进步将引发新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驱动云安全市场的高速增长。云计算的进步带动无服务器计算发展,亦将引发新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
② 大数据安全
大数据安全是用以搭建大数据平台所需的安全产 品和服务, 以及大数据场景下围绕数据安全展开的大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防护,如态势感知,威胁情报分析。
③ 物联网安全
伴随物联网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物联网设备、网络、应用也面临严峻的安全挑战。物联网安全将成为万亿规模市场下的蓝海“潜力股”。
长期来看,市场格局有望逐步走向集中
目前我国网络安全市场较为分散,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当前属于竞争型市场。
竞争格局分散的主要原因在于安全行业细分领域众多。根据安全牛发布的行业全景图,网络安全细分领域有数十个, 所涵盖的安全企业数量达数百家。
竞争格局有望逐步走向集中,主要逻辑在于
① 信息安全产品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集成的安全解决方案成为用户首选。
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安全预算开支独立于信息化建设预算开支。
而且由于国家信息安全系统巨大的规模及其拓扑的复杂性,许多功能单一的信息安全产品越来越无法满足客户的信息安全保障需求。这将促使网络信息安全产品向多功能化方向发展。
此外,过去安全厂商主要将安全产品销售给传统系统集成商,传统集成商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随着安全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安全厂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方式越来越受 中高端客户的青睐。
② 渠道下沉挤压中小厂商的业务空间。
实力较强的安全厂商都已开始推进产品市场下沉,开拓中低端市场的空间, 加速渠道扁平化。
渠道下沉可能将挤压地方性的小型安全企业的业务,同时,头部安全厂商的市场份额有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