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珉,顺风顺水的“学霸”,背后是怎样的死磕硬扛?

约了杨珉很久,他一直很忙。确定见面是一个夜晚,在他两次差旅来去的间隙。刚下飞机,匆匆赶来,就在复旦大学旁边的一家咖啡馆里,略显疲惫的杨珉与我们真正的面对面了。

认识杨珉的人都知道,他有着一副不显年龄的学生相,但同时也有着典型的严谨冷静而若有所思的学者气。对公众来说,他更正式也更出名的身份,则是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安全战略与技术研究工作室主任,以及研究手机安全的资深专家。

对许多年轻学者来说,能有如此等身的名号已是难得,但对杨珉来说,也许所有这些,仅仅是他能够独树一帜的开始。

没有师傅领进门修行依然在个人

和此前安在走访过的诸多安全界大咖不同,杨珉属于典型的“学霸”一类,他既没有半途辍学,也不是半路出家,他正儿八经计算机学科,又是一路直读到博士然后留校,想从他身上找到一些“江湖风云”般的奇葩事儿,显然是会落空的。

其 实,2006年博士毕业,杨珉是拿到了不少来自企业的offer的,不过,由于不舍校园里的自由宽松氛围,最终他选择了留校。事实上,对杨珉来说,商业成 功的诱惑在他此后多年的研究和教学生涯中非但没有平息,反倒愈发凸显,但他依然选择并坚守象牙塔里的那份书香,应该恰是复旦大学一直弘扬的“自由而无用” 理念的最直接体现了。

“学海无涯”的过程尽管顺风顺水,但杨珉也曾有过困惑。缺少能够指点迷津和时时旁护的导师,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只能凭借直觉和判断来自我引导,这是杨珉一直以来的遗憾,但某种意义上,也是促使他独树一帜的所在。

读书期间,杨珉研究方向是计算机网络,留校之后,方向转为操作系统和编译工具等基础软件。在中国的学术界,诸如操作系统、芯片等类命题,多被赋予了浓郁的政 治意义。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打造国产操作系统就成为许多学者立志并疾呼的事情,而随着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的强势崛起,更给了中国学界巨大的刺 痛。终于有一天,微软因其过于强势的市场地位,而被一些学人冠以“霸权”的时候,基础软件的研究更被提升到了国家安全的层面。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杨珉选择了基础软件作为研究方向,又恰因为性能优化已经不是研究的热点领域,自认为技术功底不错而又无高人指点的他,便自作主张,选择了一条当时颇为冷门却可以充分挑战自我的路线——系统安全。

提及这样的“剑走偏锋”,杨珉自有一番理论,“我是军队大院出来的,自小就接受红色思想教育,私下里,也喜欢研读毛泽东的著作文章。在崇尚‘斗争’哲学的毛 氏思想当中,一些朴素的方法论对我影响很深。比如要选择在敌人的薄弱地方下手,要集中优势兵力等等。在一穷二白又希望寻求学术突破时,就是首先要选择他人 不擅长或不关注的艰难领域,但同时这个方向又必须代表着未来。因为艰难,所以会形成高深的进入门槛,又因为代表未来,所以越早进入越能占据先发优势。”

困惑之于人们难免,有些人陷入困惑不可自拔以至于碌碌无为,有些人则努力从困惑中解脱而另辟蹊径,若这“蹊径”竟至于是通往未来的“众妙之门”,那他不成功倒是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了。

杨珉就是自己摸索着,找到了那道“众妙之门”。

我哪懂什么坚持全靠死撑

选择留校的那一年,杨珉与校方签订了一份“对赌协议”——如果六年内不能评上副教授,他就得“卷铺盖走人”。

2009年,杨珉正值而立之年,留校也到了第三个年头,如何在后续三年内做出突出成绩升到副教授?又一次成为需要他独立面对并解决的难题。而这次,杨珉再次“剑走偏锋”,他选择了安卓平台的安全研究。

对杨珉来说,压力是巨大的——在当时,智能手机远非现在这么流行,安卓系统在智能手机中也远非强势,安全研究更是小众之小众。前途未卜,论文难发,杨珉几乎是把所有的“赌注”都压在了自己的判断上——智能手机一定是互联网的未来,而安卓系统安全一定也是未来的热点。

我们宁可认为,杨珉的“毛氏思想”和“斗争策略”已经深入骨髓,敢用,会用,而且更重要的是,好用。

若干年后的今天,当杨珉可以云淡风轻时,他说,“其实不仅仅是我,但凡受过严格学术训练的人,都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在他看来,因为开源平台是大势所趋,移动互联网更是大的趋势,而安卓系统同时符合这两个条件,所以不用太多权衡,胜算已经是很大了。

当然,能够在稍作权衡之后做出判断并选择“冷门”,杨珉自有充分的底气,“我原本技术功底和学术能力就不错,加上研究系统软件那些年打下的底层基础,选择做安卓平台的安全研究还是有自信的。”

不过,尽管前途是光明的,道路却也是曲折的。

方向即定,杨珉带着几名学生兵分两路,一方面是完成上级安排必须完成的科研任务,另一方面是悄悄地尝试将安卓系统移植到国产硬件上。自己写驱动,从最底层做 起,杨珉算是把安卓系统里里外外摸了个门清。“光摸清没用,毕竟还要发论文,因为时间太紧,我这选择从一开始就带上了某种悲壮色彩,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不成 功便成仁吧”。

尽管紧赶慢赶,尽管异常努力,尽管已经很好的满足了评定副高的条件,但人算不如天算,2012年底,6年“大限”已到,某些无形的手让杨珉还是落选了。

这或许是杨珉有生以来最艰苦难熬的一段时期,就像最后一次参加比赛的选手,对杨珉来说,已经不是屡败屡战的问题,而是失败后还有没有再重振旗鼓的资格?“那段时间基本上把我逼到了某种极限,我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再像当时那么紧迫了”。

自己的选择,无论如何都要坚持到底,就像“剑走偏锋”一样,“开弓没有回头箭”也是杨珉执着的人生信条。“细想想,人生很多时刻,其实并不是方向性的问题, 而是当你看清楚之后,是否还能坚持的问题。就像最近的李奥纳多,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斩获奥斯卡,可之前十几年的坚持才是最为称道的。”

那坚持到底是什么滋味呢?杨珉说,“李奥纳多对公众评价最朴素却也最真实的一句反馈就是,‘我哪懂什么坚持,全靠死撑而已’”。

终于等到你还好没放弃

峰回路转往往源自一些看似“小概率”的突发事件。

2013年,因为一个男人的“横空出世”,整个世界被搅得天翻地覆。这个男人叫斯诺登,由他引发的“棱镜门”事件,让美国情报机构颜面扫地,也让全球各国政府开始史无前例地重视起了网络安全。

不能说“棱镜门”事件与安全界此后的所有变化直接关联,但就像“蝴蝶效应”,安全界人士戏称斯诺登是本行业最该尊奉的“祖师爷”也不是没有道理。

也正是那一年,韬光养晦已久的杨珉进入了厚积薄发的收获期。

2013 年3月份,杨珉登上央视“315晚会”,揭底大量安卓应用都有隐私信息泄漏的问题,引发监管部门和公众的高度关注,手机安全能力新国标和app发展管理办 法都随之颁布。随后不久,素有“小华为”之称的上海斐讯,斥资1000万与复旦大学成立“复旦-斐讯系统安全技术联合研究中心”,力图通过手机安全技术的 研究,将各项成果以最快的速度应用到最新的智能手机产品中,杨珉在其中承担着关键的主导角色。2013年6月,中国第一夫人出国访问时使用iPhone拍照的相片被媒体曝光,杨珉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私下交流,直言不讳地提出,“这算不算你们工作的失误?”后来,当我们再看到第一夫人持手机亮相时,已经换成了中兴通讯的标识。

一系列的事件串在一起,自此,杨珉的研究价值算是真正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认可。不过,作为学者,如果单只是被公众认可,还是不能说明问题,以顶尖论文为标志的学术水平高低,才是学者得以安身立命的根本,好在这样的认定对杨珉来说也是水到渠成一般。

2013年11月,杨珉的两篇论文被信息安全顶级国际学术会议ACM CCS录用,该会议创办二十年来,一直被欧美等国研究人员所垄断,鲜见来自中国大陆的声音。但这次,杨珉是“连中两元”。

就像李奥纳多,斩获奥斯卡终究是功到自然成,杨珉的“剑走偏锋”在几近“山穷水复”之时,也等到了“柳暗花明”。

经过“棱镜门”等事件的一番发酵,中国政府对网络安全的重视也上升到了空前的战略高度,杨珉的研究方向不再是冷门,而成了真正的大热门。而代表世界之巅的论文发表,又进一步促进杨珉学术影响力的行成。无论从什么方面讲,杨珉在苦熬之后,终于迈入了属于他的“黄金时代”。

2013 年12月,杨珉毫无悬念地获评副教授。2014年3月,抱着重在参与的心态,杨珉申请代表基础研究最高水准的“973计划”,出乎意料的是,他一举成功, 成为移动安全领域的“国家973首席科学家”。“因为973计划在每个方向上一般只支持一个项目,我也是运气好,恰好我做的就是个偏门。”提及此事,杨珉 相当谦虚,“其实我真的是初出茅庐,甚至都不懂里面的玩法,所以,当我拿下这个项目,一些学术前辈都非常好奇地约我见面,因为之前大家压根就没有听过有我 这号人。”

一个好的励志故事,一定是努力与运气共同的产物。对此,杨珉也不否认,“现在想起来都有些后怕,因为当时所有的节点都经不起闪失的。但凡有一个节点没做出来,就不会有我的今天。说实话,如果要让我重新再走一遍,我可能会学着更妥协一些。”

也许在杨珉的“方法论”中,还应该加一条“偶然中有着必然”,这或许是对天道酬勤和坚持不懈最好的诠释吧。

传道授业也有不二法门

如果不知内情,在外人看来,杨珉的经历无疑是顺利加好运的,年纪轻轻就事业有成,论家庭,孩子都上四年级了,“像我这样,现在真的是放手做事的好时候。如果说经验,我给年轻人的建议就是,尽早结婚生小孩,然后忙起来才会心无旁骛。”说着这话,杨珉笑了起来。

作为“过来人”,杨珉现在真的是在心无旁骛地做事情了,一方面继续潜心研究,另一方面,则是教书育人。曾经迷茫过的杨珉,在带学生方面最大的目标,是让自己的学生不再迷茫,或者,只有如此,才能弥补杨珉曾经内心的遗憾吧。

差 不多四年前,一个名叫南雨宏的学生,从海南大学来到复旦大学,周折一圈后,投奔年轻的杨珉。杨珉无从选择,首次有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能有就不错了。时 隔四年的2015,就是这个曾经籍籍无名且几无功底的南雨宏,拿到了全球遴选的20万元“百度奖学金”,成为安全方向第一位拿到该高额奖学金的学生。在百 度对南雨宏的评语中,称他是“手机应用信息安全及隐私保护知识和经验丰富,思路清晰,业务理解深入”。而在接受媒体的采访中,南雨宏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成 绩归功于杨珉的精心培育和实验室的良好环境。

曾经的“学霸”,成为导师后带出了新一代的“学神”,杨珉是怎么做到的?

杨 珉对学生的要求不低,但他对学生的成长却并不着急。南雨宏刚来的时候,代码都写不好,杨珉就因材施教,定制符合他基础和能力的目标,指导并鼓励他不断取得 哪怕很小的一点点成功,逐渐的,他的信心上来了,底子也在这样的过程中打好了。“我不强求他一定要做出什么,就让他踏踏实实去做、去想,我会让他认识到, 一定会有师生共同觉得值得做的事情。我期待着对系统安全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加入我的团队。”

从这一点来说,作为杨珉的学生,无疑是非常幸运的。

“我们的导向是做有意义的事,让别人记住你做了这件事,而且做得很漂亮。至于论文,把积累的事情做好了,论文是自然而然就有的。”。如果考虑到杨珉之前找准方向厚积薄发的经历,有这样的理念也就再自然不过了。

“对很多人来说,智商不是关键,关键是怎么做选择,以及如何有技巧地去解决选择之后的问题,如果说方法论,这就是我的方法论。”

也许,在杨珉眼里,无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毛泽东思想,都不只是很多人眼里枯燥乏味的政治教条,而是可以用于学术研究和教书育人的不二法门。有此“法宝”,杨珉的“顺利”加“好运”或才刚刚开始。

2016年3月,就在本文即将发布之前,我们刚刚获悉,杨珉入选了复旦大学杰出人才计划,并被破格晋升为教授,继杨博士、杨首席之后,杨教授的称谓正式顺理成章了。

当再次谈及那些并不如烟的往事,他说,“对坚定而坚持的人来说,未来总有一天会发现,过去所有的磨砺与挫折,其实都是生命对自己最好的馈赠。”

事实上,杨珉已经深刻地体会到了这一点,那对于还在自己选定的方向上执着努力甚至苦苦挣扎的人们来说,未来还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