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7月3日,2022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及等级保护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长于锐,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公安部一所、三所原所长、一级警监、研究员严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信安...
7月3日,2022西湖论剑·网络安全大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及等级保护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副所长于锐,中国计算机学会计算机安全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公安部一所、三所原所长、一级警监、研究员严明,公安部第一研究所信安部副主任胡光俊,公安部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评估中心咨询部副主任袁静,中国电信集团网络和信息安全管理部总经理谷红勋,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连一峰,郑州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中原网络安全研究院院长、研究员胡传平,安恒信息副总裁杨方宇及安恒信息态势感知事业部副总经理杨波等出席本次论坛。
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对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实行等级保护制度,并规定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在等级保护基础上实施重点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出台,也为我国深入开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论坛上,专家学者围绕《条例》的理解和贯彻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聚焦金融、能源等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重要行业和领域,分享安全防护优秀实践案例,助力构建新型基础设施安全防护体系,促进数字经济安全健康发展。
于锐在致辞中指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安全建设和发展的基石,是保障国家安全、国际民生和公共利益的重大长期任务。作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的行业及企业,应积极承担主体防护责任,认真执行重要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落实公安机关提出的“三化六防”工作要求;监管机构、行业主管部门、科研院所、网络安全企业应共同发力,加快构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能力和保障体系,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应急机制,提升全天候、全方位网络安全态势感知能力。
严明就《条例》作出解读。他认为,随着《条例》的实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工作将迈上新的台阶。
“我的团队一直尝试把人工智能、包括机器学习技术应用到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当中,希望能够提高保护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和预见性。”连一峰从数据采集监测、数据验证、数据融合及业务实战等方面,介绍了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在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中的应用。
最后,他呼吁行业相关部门要制定相关软件供应链的标准,安全厂商要加强软件供应链的研究、情报共享及相关的培训,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相关单位要按照公安部门的要求开展网络安全智慧监控中心检测,升级安全管理的平台和技术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