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许寒山 二十来年前,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曾经对在校的大学生们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只有一个,并且看上去也很简单——你的人生有过目标吗?这是一个选择题,结果,选择答案为A、即“从来也没有目标”的占27%;选择答案为B、即“似乎有,但很模糊”的占60%;选择答...
文/许寒山
二十来年前,美国的斯坦福大学曾经对在校的大学生们做过一项调查。调查的问题只有一个,并且看上去也很简单——你的人生有过目标吗?这是一个选择题,结果,选择答案为A、即“从来也没有目标”的占27%;选择答案为B、即“似乎有,但很模糊”的占60%;选择答案为C、即“有目标,也很明确”的占10%;选择答案为D、即“不仅有目标,而且分阶段细化了”的仅占3%。调查结束之后,斯坦福大学并没有在答案的是非对错上作过多的分析和讨论,而是将这份调查结果默默地锁进了档案柜。
二十来年后,斯坦福大学又组织了一次调查,调查的对象依然是二十来年前接受人生目标调查的那些同学。当然,比之当年,这一次调查的工作量就显得庞大了。因为,当年的骄子们已经分布在了全美、乃至世界各地。结果,他们发现:当年选择答案为A 的,大多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其中还有极少数已经在依靠政府的救济金度日;当年选择答案为B的,大多数为政府和一般企业的办事人员;当年选择答案为C的,大多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并且已经获得了一定的社会地位;而当年选择答案为D的最为引人注目。他们之中,或者已经成了政要,或者已经在科学上及在个人事业上取得了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全都成了这个世界的顶尖人物。
自然,斯坦福大学的这两次调查结果是发人深省的。因为它没有任何空洞的说教,有的只是实实在在的道理。而其中的道理,也是显而易见、不需细说的。由这两次调查,又使我想起了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目标的一句名言,那是同样的简朴——“没有目标,哪来的劲头?”是啊!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不是就不可以活下去,而是活着,就得借助一股持续向上的动力。而有了一股持续向上的动力,我们就可以活出更多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