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网络与数据安全

忘记密码
“游侠安全网”创建了网络安全从业者QQ大群(群号:389710688) ,欢迎各位同仁加入!有其它问题,请联系站长“网路游侠”,QQ:55984512


Web应用防火墙(WAF,Web Application Firewall)入门

2009-09-04 13:30 推荐: 浏览: 81字号:

摘要: Web应用防火墙正日趋流行,过去这些工具被很少数的大型项目垄断,但是,随着大量的低成本产品的面市以及可供选择的开源试用产品的出现,它们最终能被大多数人所使用。在这篇文章中,先向大家介绍Web应用防火墙能干什么,然后快速的概览一下Web应用防火墙最有用的一些特征...

Web应用防火墙正日趋流行,过去这些工具被很少数的大型项目垄断,但是,随着大量的低成本产品的面市以及可供选择的开源试用产品的出现,它们最终能被大多数人所使用。在这篇文章中,先向大家介绍Web应用防火墙能干什么,然后快速的概览一下Web应用防火墙最有用的一些特征。通过这篇文章的阅读,大家能清楚地了解web应用防火墙这个主题,掌握相关知识。

什么是web应用防火墙?

    有趣的是,还没有人能真正知道web应用防火墙究竟是什么,或者确切的说,还没有一个大家认可的精确定义。从广义上来说,Web应用防火墙就是一些增强 Web应用安全性的工具。然而,如果我们要深究它精确的定义,就可能会得到更多的疑问。因为一些Web应用防火墙是硬件设备,一些则是应用软件;一些是基于网络的,另一些则是嵌入WEB服务器的。

国外市场上具有WEB应用防火墙功能的产品名称就有不同的几十种,更不用说是产品的形式和描述了。它难以界定的原因是这个名称包含的东西太多了。较低的网络层(Web应用防火墙被安置在第七层)被许多设备所覆盖,每一种设备都有它们独特的功能,比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入侵防御系统等等。然而,在HTTP的世界里,所有这些功能都被融入在一个设备里:Web应用防火墙。

总体来说,Web应用防火墙的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功能:

   1. 审计设备:用来截获所有HTTP数据或者仅仅满足某些规则的会话

   2. 访问控制设备:用来控制对Web应用的访问,既包括主动安全模式也包括被动安全模式

   3. 架构/网络设计工具:当运行在反向代理模式,他们被用来分配职能,集中控制,虚拟基础结构等。

   4. WEB应用加固工具:这些功能增强被保护Web应用的安全性,它不仅能够屏蔽WEB应用固有弱点,而且能够保护WEB应用编程错误导致的安全隐患。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每种被称为Web应用防火墙的设备都同时具有以上四种功能。

由于WEB应用防火墙的多面性,拥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人往往会关注它不同方面的特点。比如具有网络入侵检测背景的人更倾向于把它看作是运行在HTTP层上的 IDS设备;具有防火墙自身背景的人更趋向与把它看作一种防火墙的功能模块。还有一种理解来自于“深度检测防火墙”这个术语。他们认为深度检测防火墙是一种和Web应用防火墙功能相当的设备。然而,尽管两种设备有些相似之处,但是差异还是很大的。深度检测防火墙通常工作在的网络的第三层以及更高的层次,而 Web应用防火墙则在第七层处理HTTP服务并且很好地支持它。

直接更改WEB代码解决安全问题是否更好?这是毋庸置疑的,但也没那么容易(实现)。

    因为,通过更改WEB应用代码是否一定就能增强系统安全性能,这本身就存在争论。而且现实也更加复杂:

    * 不可能确保100%的安全。人的能力有限,会不可避免地犯错误。
    * 绝大多数情况下,很少有人力求100%的安全。如今的现实生活中那些引领应用发展的人更多注重功能而不是安全。这种观念正在改变,只是有点缓慢。
    * 一个复杂的系统通常包含第三方产品(组件,函数库),它们的安全性能是不为人知的。如果这个产品的源代码是保密的,那么你必须依赖商品的厂商提供补丁。即使有些情况下源代码是公开的,你也不可能有精力去修正它们。
    * 我们不得不使用存在安全隐患的业务系统,尽管这些旧系统根本无法改进。

    因此,为了获得最好的效果,我们需要双管齐下:一方面,必须提高管理者和开发者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尽可能提高应用系统的安全性。

 

Web应用防火墙的特点

    Web应用防火墙的一些常见特点如下:

 

异常检测协议

    如果阅读过各种RFC,就会发现一个被反复强调的主题。大多数RFC建议应用自己使用协议时要保守,而对于接受其他发送者的协议时可以自由些。Web服务器就是这样做的,但这样的行为也给所有的攻击者打开了大门。几乎所有的WAF对HTTP的请求执行某种异常检测,拒绝不符合Http标准的请求。并且,它也可以只允许HTTP协议的部分选项通过,从而减少攻击的影响范围。甚至,一些WAF还可以严格限定HTTP协议中那些过于松散或未被完全制定的选项。

增强的输入验证

    就频繁发生的Web安全问题而言,有些是源于对Web设计模型的误解,有些则来自于程序师认为浏览器是可信的。很多WEB程序员用JavaScript在浏览器上实现输入验证。而浏览器只是一个用户控制的简单工具,因此攻击者可以非常容易地绕过输入验证,直接将恶意代码输入到WEB应用服务器。

有一个解决上述问题的正确方法,就是在服务端进行输入验证。如果这个方法不能实现,还可以通过在客户和应用服务器之间增加代理,让代理去执行Web页面上嵌入的JavaScript,实现输入验证。

消极的安全模型VS积极的安全模型

    曾经设置过防火墙规则的人,可能会碰到这样的建议:允许已知安全的流量,拒绝其他一切访问。这就是一种很好的积极安全模型。恰恰相反,消极安全模型则是默认允许一切访问,只拒绝一些已知危险的流量模式。

每种安全模型方式都存在各自的问题:

    消极安全模型:什么是危险的?

    积极安全模型:什么是安全的?

    消极安全模式通常使用的更多。识别出一种危险的模式并且配置自己的系统禁止它。这个操作简单而有趣,却不十分安全。它依赖于人们对于危险的认识,如果问题存在,却没有被意识到(这种情况很常见),就会为攻击者留下可趁之机。

积极安全模式(又称为白名单模式)看上去是一种制定策略的更好方式,非常适于配置防火墙策略。在Web应用安全领域中,积极安全模式通常被概括成对应用中的每一个脚本的枚举。对枚举的每一个脚本,需要建立一个相应列表,表中内容如下所示:

    * 允许的请求方式(比如,GET/POST或者只POST)
    * 允许的Content-Type
    * 允许的Content-Length
    * 允许的参数
    * 指定参数和可选参数
    * 参数类型(比如,文本或整数)
    * 附加参数限制

    上述列表仅仅是个例子,实际的积极安全模式通常包括更多的要素。它试图从外部完成程序员本应从内部完成的工作:为提交到Web应用的信息验证每一个比特。如果肯花时间的话,使用积极安全模式就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这个模式的难点之一,在于应用模式会随着应用的发展而改变。每当应用中添加新脚本或更改旧脚本,就需要更新模式。但是,它适用于保护那些稳定的、无人维护的旧应用。

    自动开发策略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 一些WAF能够监视

联系站长租广告位!

中国首席信息安全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