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吴越争霸中,越王勾践最终反败为胜,靠的是什么?靠的固然是自己发愤图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但也离不开“北有孔子、南有西子”的相助。西子(施)以身许国,成就了勾践的“美人计”,而孔子这个北方人,到底又为越国作了什么贡献呢?其实孔子给越国什么事情也没做,...
吴越争霸中,越王勾践最终反败为胜,靠的是什么?靠的固然是自己发愤图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卧薪尝胆,但也离不开“北有孔子、南有西子”的相助。西子(施)以身许国,成就了勾践的“美人计”,而孔子这个北方人,到底又为越国作了什么贡献呢?其实孔子给越国什么事情也没做,但他无意中却为越国称霸创造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事情缘起于齐国讨伐鲁国。
《史记·仲尼弟子》记载:田常想在齐国叛乱,但又惧怕齐国的权臣高固、国佐、鲍叔牙和晏婴等人,所以想调四人的兵马讨伐鲁国,借此削弱他们的兵力。孔子听到了这一消息,就对他的学生说:“鲁国是我的祖宗的坟墓所在地,你们是应该去制止他们的。”于是学生们纷纷请缨,最后孔子同意子贡前往。
子贡这一次的出使,足迹竟踏遍大半个中国,他的行进路线:先去齐国,再到吴国,后上越国,又赴晋国。一圈下来,凭三寸不烂之舌,让诸候各国调兵遣将,硬是将齐国原本送给鲁国的那把战火甩在了吴国身上。正是这一甩,使越国顺利完成了灭吴大计。且看子贡是怎样把这盘“既保全鲁国又成全越国”的棋下活的。
第一步,出使齐国,说服田常停兵伐吴。
子贡抓住了田常的软肋,像个算命先生似的,替田常算了一命。他对田常说,我听说你三次被封爵但三次都不成,是因为大臣有不听命的。现在攻打鲁国,你不仅一点好处也没有,反而会加剧与国君的嫌隙,与大臣们的争夺,只有攻打吴国才是最好的办法。子贡说,攻打吴国如果不能取胜,人民战死在国外,大臣削弱于朝内,这样你上无强臣对抗,下无人民怪罪,能够孤立国君、控制齐国的只有你了。一番貌似推心置腹的谈话,让田常蠢蠢欲动,但问题是田常的部队已经开赴鲁国了。于是,子贡让田常先按兵不动,自己速速去吴国做工作,他必须让这场仗打得起来。
第二步,出使吴国,说服吴王救鲁伐齐。
子贡说,现在齐国越来越强大了,正在偷偷摸摸地夺取鲁国,然后与吴国争强,我私下替大王担心,如今你们吴国的日子不好过啊。如果解救鲁国,名义上保存即将灭亡的鲁国,实际上使强大的齐国面临困境,聪明的人是不会犹豫不决的。如此激将,吴王自然也蠢蠢欲动,说这真是个好办法,但吴王怕越王正在苦其心志,趁机保复,便表示等讨伐了越国后再去对付齐国。子贡赶紧说,越国算什么,它的实力不如鲁国,也不如齐国,大王若放弃齐国攻打越国,那么齐国就会趁机把鲁国吞并了。如今你应当保存越国以向诸候显示你的仁义胸怀,解救鲁国,讨伐齐国,向诸候各国施加压力,进行威胁,这样一来,各个诸候国必然会竞相归顺吴国,你的霸业就可以成功了。为了消除吴王的顾虑,子贡打了保票,说自己可以去说服越王,让他跟随吴王一同讨伐齐国。
第三步,出使越国,说服越王协助吴国。
子贡将吴王的话原汁原味地反馈给越王听,然后批评越王:“没有报复别人之心,却让人产生怀疑,这是十分愚蠢的;有报复别人之心,而被别人知道,这就太危险了;事情尚未成功,就走漏风声,这就更危险了。这三种情形,对于图谋大事者来说,都是大忌啊!”越王勾践赶忙跪下来说:“我曾经不自量力,跟吴国作战,被困在会稽,对此我痛之入骨。我只想和吴王先后死去,这就是我的心愿啊!”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猛残暴,大臣们都不堪忍受。吴国因为屡次发动战争而凋敝,士兵们无法忍受,百姓也都怨声载道。吴国的太宰做事,顺从吴王的过错,以图保全一己之利。这都是败亡之道啊!如今,大王你发兵去帮助他,以激起他称霸诸候的野心,赠送重金使他高兴,用谦卑的话语表示对他的顺从,他一定会去讨伐齐国。如果他讨伐齐国没有取得成功,那是大王你的福气;如果他战胜了齐国,必然发兵威逼晋国,到那时,我到北面去见晋国国君,让他与诸侯一起攻打吴国,吴国必然被削弱。吴国的精锐部队都在讨伐齐国,他的大军对付晋国,这时大王趁机进攻吴国,就一定会灭掉吴国。”越王听了非常高兴。
第四步,回到吴国,告诉吴王越国勾践很老实,消除吴王伐齐的后顾之忧。
不过,子贡复述越王的谈话时,已改头换面了。子贡说:“我恭敬地把大王的话告诉了越王,越王十分恐惧,他说:‘我十分不幸,从小便失去了父亲,又不自量力,得罪了吴王,导致军队被打败,自己受辱,栖身于会稽,国家变成了荒原。靠吴王的恩赐,我才没有失去宗庙社稷。如此的大恩大德,我到死也不敢忘,哪里还敢图谋不轨啊?’”
五天后,越王派大夫文种到了吴国,文种磕头参拜以后,对吴王说:“东海的卑贱臣子勾践的使臣文种,拜见大王,并问候各位大臣。如今大王将兴大义,驱除强暴,解救弱者,讨伐残暴的齐国,安抚周天子的宗室。我请求国内士卒30人全部随从大王出征,勾践请求亲自披坚执锐,作为先锋,首先迎受敌人的箭矢,因此,特派贱臣文种,供奉先人所缴获的盔甲20套,还有屈卢之矛、步光之剑,作为军中将士的装备之用。”吴王大喜。
至此,子贡一路游说终于开始走回头路,他与越国的双簧戏演出也获得成功,基于保卫鲁国的吴国伐齐终于有了实质性的启动。当然,吴国始终蒙在鼓里,而越国却从子贡的建议中醒悟过来,从而改变了应对吴国的策略。后来的事实也证明,子贡的这番游说,虽然出发点仅仅是为了鲁国,虽然一路上言不由衷地说了很多作为圣人不该说的假话,但对越国而言,子贡的建议有百利而无一害。越国能够反败为胜,子贡是功不可没的。
第五步,出使晋国,说服晋王防备吴国。
子贡对晋王说,我听说吴国跟齐国就要交战,如果齐国打败了吴国,越国必然会随之大乱,如果吴国打败了齐国,吴国必将进攻晋国。晋王吓得手足无措。子贡又说,修造武器,休养士卒,做好与吴国打仗的准备吧。子贡考虑问题的确周全,他出使晋国的目的,在于摆布齐国、吴国、晋国三足之势,而出发点依然是为鲁国的安全着想。
然后子贡离开晋国,回到鲁国。至此,保家卫国的使命全部完成。其时,吴国果然与齐国军队在艾陵会战,打败了齐军,然后果然兵临晋国,与晋国的军队在黄池相遇。晋国军队向吴军发起攻击,打败了吴军。越王听到了这一消息,发兵袭击吴国,离城七里扎下营寨。吴王离开晋国返回吴国,跟越国的军队在五湖交战,连打三仗,都没有取胜。吴国的城门失守了,国家被灭亡了。
司马迁说:“故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
越国称霸,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味道,这一出戏的策划是孔子,导演是子贡。如果不是孔子念及故土的一句话,就没有子贡的转辗全国,如果没有子贡的出使越国,就没有越国的东山再起。从这个意义上说,子贡出使直接成就了越国称霸。史载,子贡爱好从事贱买贵卖的生意,随时转移货物资财。这一点与后来成为一代儒商的范蠡是相同相通的,至于他们两人是否私交、是否共谋灭吴大计、后来生意上有无往来,我们便不得而知了。我们应该知道的是,吴越争霸中,子贡的确起到了四量拨千斤的作用,越国纵有发愤之志,但如果没有子贡设计的这个大圈套,吴越之争的历史定要重新抒写了吧。